人乘福音1

心外求法是外道

問:佛法與外道如何分別?

答:外道即佛法以外的叫外道。佛法是向內求的,外道是向外求的。

 

布施行善莫求報

修行學佛要修無漏福,不要修有漏福,那果報也不是今生就報,也許來生或再來生才受報。譬如花報來講就很快,你今年種的花,今年就會開花。那些草本生植物,結果也很快;如種蘋果、梨子就要好幾年才收成。所以布施行善,不要求果報,只要你修行修得好,做到無相布施,將來果報很大,只是你現在看不到,所以行善布施,不要有我相,不要有求報的心,我們只要求解脫,證菩提,行菩薩道,將來才能成佛。

 

離苦海要先離欲

學佛要學到離苦得樂,為了離苦得樂,就要離欲。所以學佛修行最重要的是離欲,在佛法裡修行只要離開欲,就離開苦海。所以佛法對快樂的看法與一般社會的看法不同,這個快樂是真正究竟的快樂。

 

夢中造業有業報

問:夢中布施與殺人會有業報嗎?

答:夢中布施、殺人會有業報。大家一定很懷疑,我又沒有去殺人,怎麼會有業報呢?我並沒有真正去布施,只是做夢,怎麼會有福業呢?大家要知道,就是你過去有布施的行為,好的習慣,在你八識田裡,就會做夢。你現在既然能夠在夢裡夢見過去布施,你將來有一天自然過去布施的福報就會現前。你既然在夢裡殺人,就證明你八識田裡邊,在過去一定有殺人的惡習慣。做夢只不過是一種現象,等到會有一天,你過去殺人罪報到了,你就下地獄。在你八識田裡邊,你都沒有作惡行善的事情,絕對作夢也做不出來。既然作夢都做出來了,將來也一定要受善惡果報的。

 

功德福德有差別

問:功德與福德有何不同?

答:什麼叫福德?凡是利人就是德,利己謂之道,利人利己的菩薩行為謂之道德。福德就是說布施物資給任何需要的人或供養三寶或行善……,以自己的福報做利人的事情叫福德。修福也有很多種的方便,不是只有一種,所以一個人要有福,必須眾善具足,做很多很多的善事,才有福報。

 

談到福德就要想到功德,很多人將功德與福德搞不清楚。譬如有比丘尼到處化緣,人家出錢,她說:「功德無量」,這樣講錯了,應該講福德才對。這句話也是有根據的。梁武帝到處做善事,安僧辦道,弘法利生,有一天,他遇到達摩祖師,問:「我做了這麼多的事情,有沒有什麼功德?」達摩祖師答說:「沒有功德。」因為梁武帝所做的都是修福的行為,那當然將來可得生天之福,這福德當然很大。功德就不同了,不生謂之功,不滅謂之德,不生不滅謂之功德。要有不生不滅的功德,就要學佛修行,行菩薩道,這才叫做功德。什麼叫行菩薩道呢?所謂菩薩道就是學佛修行的人要證菩提,證了菩提所行的善就是菩薩道,如果做善一輩子,沒有證菩提,所得的只是生天的善報。

什麼叫證菩提?證菩提很難解釋,簡單比喻來講,本來晚上這屋子是暗的,把電燈一開就亮了,大家都看見了,都有了光明,這就是證菩提。這只是一個譬喻之詞,真正的是心燈亮了,把心裡的黑暗排除掉,心裡得到光明,這才叫證菩提。所以有很多學佛修行,供養布施的居士,師傅不但希望他將來得到生天的福報,更希望他們求法修,證菩提,證了菩提,修行一切善法,才叫做功德無量。譬如說布施,有很多人布施喜歡要一個名,如很多道場裡的柱子都寫上布施人的姓名,看起來好像修福很大,其實很小。比如種果樹在大地上,樹長得很高很大,將來果子很多,收成是無限量的。假使為了一個名,希望讓人家知道是你布施的,這叫觀賞施,譬如種蘋果、橘子等,把它種在花盆裡,幾十年還是一棵果樹,但長不大,就算它開花結果,所生的果子也是很少的,這只是讓人觀賞,沒有人會拿去吃。所以說要行布施,必須做到三輪體空。所謂三輪體空,就是沒有布施的人相,也沒有布施的物相及受施者相,能夠做到三輪體空,就是菩薩布施。假使做不到三輪體空,就是凡夫的布施。因為菩薩的心量如虛空,金剛經裡說你心裡邊空了,那你布施的功德就如虛空那麼大。唯有學菩薩行布施才有功德。

~聖開導師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