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般若智】做事就是修行

出家以來,雖想修行,但因年輕不懂事,所以,做事都很執著,標準很高,生活小事都看得很嚴重,但對於因果大事,自己的習氣,生死大事卻不知道。總分別這才是修行,那不是修行,這些重要,那個不重要,執此執彼,自以為懂。雖常聽師父教示:「行、住、坐、臥都在修,動中做事就是修行,出家人要多做事,修福修慧,不要起煩惱,要保持常樂我淨,每天快快樂樂。」但理上雖懂,卻做不到。雖想認真做事就好,少胡思亂想,少起煩惱,就是做不到,每每做事,煩惱就很多,因此常想,動中修根本修不好,還是有空多拜佛、誦經、打坐、看書,如此才有修行。由此生更多分別心,執此執彼,想這樣,想那樣,做事非常費神,掛礙重重,以至時常將自己弄得非常疲累,還自以為這才是認真修。因此,做事很擔心,休息不放心,以至時時都操心,總覺事沒做好,行沒修好,如此「操勞」多年,也沒真正做了什麼,煩惱倒是很多,其實就是多心。

近年來,忙累了,也忙醒了,才漸漸發覺就為多心忙。現在才慢慢學會做一切事而無心,也更了解出家人做事就是修行,不論做生活之事,做弘法利生、行菩薩道的事,只要認真去做,自然地做,做出來能利他就是了,不要另外找個自以為是的修法來抓執,來多想。不論煮飯、作菜、打雜、清掃、修理、或講經說法、寫文章、辦法務,每件事,去做就是,不要多想,不要生分別心,不執著理想、標準,但心裏只有一個目的,就是:弘法利生。因無所求,所以,做每一件事,都覺得很有趣,也很有意義,自然不會再執:「我要做得多好,多標準,要如何如何,要這樣、要那樣。」而只認真去做,有用就好。因為無心,不執著,也不再想有修、沒修,或誰對誰錯,如此反而體悟出很多新的方法。

每當做事時,常常想起師父做事的態度,他就是無心,隨緣而作,一無所求,只為利益眾生,故做起事來,簡單而不複雜,細心卻不執著,雖忙忙碌碌,但看來又像沒事,清淨自在,解脫無惱,而因沒有分別心,看生活中無論大事小事,都很重要,都很有意義,所以,每一件事,師父一做起來,都很認真仔細,簡單明瞭,不會執著,不覺煩惱而很輕鬆,正如經典所說之「遊戲三昧」。

師父雖教弟子要多懺悔,要拜佛、打坐、要說法、寫稿,但卻不會執著「拜佛」、「打坐」、「說法」、「寫稿」才是修行,不會為了「修行」故,「吃飯」、「睡覺」就草草了事,隨便應付。反而常說:「煮飯做菜很重要,我們要把身體照顧好,好好來弘法利生。」但他亦不執著如何講究「吃」「睡」,簡單的吃,但要把味道、營養調好,睡眠要足夠,才有精神,只要勿貪睡放逸就好。而他有時教我們做菜,如何切,如何下鍋,如何炒,如何調味,都有次序,絲毫不馬虎,十分細心。他說:「煮菜也在修行,修得好,有智慧,煮出來的菜美味可口,大家喜歡,吃得很舒服。若不好好修,煮得生煩惱,不但做不好,而且令人吃得不舒服。」過去,「有心」執意做好,費神費心,「努力」學了好久,都學不好,現在常常做,久了自然有經驗,變來變去,煮出來都是美味。所以,近年來,才漸漸體會出師父煮菜之妙,也學到了師父所教的妙招,現在每天煮菜時,就想起師父以前教弟子切菜、下鍋、炒菜之種種,那自在天真,又細心認真的童子相、慈悲相,煮出來的好似每一樣菜都是上等料理,美味可口。時常,只要看師父那樣子,就覺得那道菜,非常好吃,迫不急切地,想要趕快嚐一口。師父有時炒好上桌,坐下來,還招呼弟子:「來,坐下,吃吃看,味道如何。」我們都覺得很不好意思,師父來,還讓師父請,但師父就是如此天真、自然、自在,早已忘了他是師父。吾等弟子出家修行,就是要來學這個「無相」。

有時問師:「要如何修,才能解脫自在?」

師曰:「好好修法,要發心行菩薩道,好好弘法利生,每天都保持常樂我淨,就這樣修,一直做下去,就能解脫,將來還會成佛。」所以,做事利人就是修行。

~覺行~